传统汉族人名中的小名、讳名、别号、官号、故里号、庙号、谥号等,也是在不同场合下,出于不同目的而使用的形式。小名是一个人出生后不久取的名字,具有顺口、随意、记事的特点。例如,汉朝人司马相如小名“犬子”;晋朝人王修小名“狗子”;唐朝人李百药以他的小名“百药”著称于世,只因为他小时候多病,故取小名“百药”;北宋人王安石小名“獾郎”,只因为他出生时遇獾入室,以小名记之。讳名是在封建制度下国法、家法的一个组成部分。
国君之名、祖上之名、长辈之名,皆在避讳之列。齐桓公名白,为了避讳,以“皓”代之,故有以“皓首”代“白头”之说;汉淮南王名“长”,其子在撰写《淮南子》时,为了避讳,遇“长”皆写做“修”;唐朝诗人李贺本来要参加进士科考。但因他的父亲名叫晋肃,而“晋”与进士的“进”音同,有人指责他犯讳,迫使他放弃考试。
古代文人骚客,多取别号自娱,有的人甚至拥有数十上百的别号,以表达、寄托或者描述其志趣、希望、业绩、癖好、收藏、形貌、疾患、居室、处境、心态,等等。例如,诸葛亮,以其所居卧龙冈自称“卧龙先生”,又以其封武侯乡,称诸葛武侯;杜甫以所居地杜陵自号“杜陵布衣”,又以其曾任工部员外郎,被称为“杜工部”;唐朝文人陆龟蒙,仕途失意,避居松江甫里,自号涪翁、渔父、江上丈人,同时还以江湖散人、天随子、甫里先生等知名于世;清代学者钱大听,室名“潜研堂”;历史学家陈寅恪,室名“寒柳堂”、“金明馆”;哲学家冯友兰,室名“三松堂”;唐代文学家柳宗元,祖籍河东(今山西运城县境内),故称“柳河东”;清末湖广总督张之洞,祖籍河北南皮,故称“张南皮”;周桓公出生时肩上有黑记,因取名“黑肩”,晋成公出生时臀部有黑记,因取名“黑臀”。
皇帝多以庙号称,如“高祖”、“太宗”;皇帝亦可以年号称,如“万历”、“康熙”、“乾隆”;帝王、大臣、贵族死有谥号,表示朝廷对他们生前事迹的评价,如西周的“文王”、“武王”,宋神宗谥号为“神宗绍天法古运德建功英文烈武钦仁圣孝皇帝”,清代曾国藩谥“文正”,左宗棠谥“文襄”,等等。在汉族姓名体系中,绰号不同于一般名、字、号,多为自取、自定、自认,“而绰号则由别人凭其认识印象所加,不一定为自己所满意与承认”。例如,中国古典名著《水浒传》里的宋江因其侠义而得绰号“及时雨”;李逵因其粗莽急性而称“黑旋风”;张顺因其水性好而称“浪里白条”。又如唐朝酷吏来俊臣绰号“肉雷”;宋代皇帝宋仁宗因不喜欢穿鞋袜而称“赤脚大仙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