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易归纳中国五千年的汉族姓名文化得出如下结论:

汉族的传统姓名形式
 
传统汉族姓名,在历史长河中形成了独特的文化符号体系。汉族的姓名体系大致包括姓氏、名、字、小名、讳名、别号、室号、官号、故里号、庙号、谥号等。不过,时至今日,汉族姓名体系中的成分,有的已经少用,有的已经作古,有的也发生了极大变化,不可与古代姓名制度强作比附。

汉唐之前的姓氏与汉唐之后的姓氏有本质不同。汉唐之前,姓与氏为通名或者类名,具有实在的指称对象。先秦之时,姓字有子嗣、族属、属民的意思;氏字意指政治一地缘集团;到了汉唐,姓与氏虚化为符号,互相合流,混言不分,与各种指代某一家族、群体的名称组合成为现在意义上的姓氏专名。因此,“姓氏”实际上已经成为偏义复词,主指姓,而“氏”的意义附着在“姓”的意义上,甚至消失。古代的姓对于一个家族来说,是唯一的(汉唐以后的“赐姓”除外)维系世系的纽带;而氏就不一定了,祖孙、父子、兄弟不必同氏,一个人可以改氏,也可以同时有几个氏:西周齐国国君吕尚,姓姜,名望,字尚(一说子牙),因其祖同大禹治水有功,封于吕,取氏为“吕”。又因周文王曾封尚为太师,亦称“师尚父”。晋国的士会,既以其世官“士”为氏,又以

其采邑“范”为氏;此外,又以其另一个采邑“随”为氏。氏的来源较多,有以国、以爵、以官、以谥、以邑、以姓、以字、以族为氏者,迄今为止,中国的古今姓氏的总数,有6300多个。东汉末年应劭撰写的《风俗通义•姓氏篇》收录姓氏约500个,其中有复姓160个,约占总数33%;到北宋《百家姓》时,在其所收录的约500个姓氏中,复姓只有60个,约占总数的12%现在,汉族使用的姓氏约3000多个,复姓也只有250个,仅为总数的8.1%。

中国古代夏商两朝人名,多出自“于支”、方位词或者形状词:孔甲、武丁、盘庚、王亥、上甲微、报丁、报乙、报丙、主壬、主癸、中丙、太甲、太庚、小甲、少戊、中丁、外壬、南庚、小辛、小乙、太丁、祖丁、庚丁、活丁、阳甲、祖乙、祖辛,等等。按照周代的礼仪,“幼名冠字,五十以伯仲,死谥,周道也。”周人出生三个月,要受到父母命名;到二十岁时,又要举行成丁礼,即“冠礼”,取字。名为少小所用,字为个人在社会中的正式称号。人到五十,不以字、而以伯仲之类的排行名相称。汉代以后,人名又时兴排行字,以元、长、次、幼、稚、少等字,表示长幼次序:

赵壹字元叔,张劭字元伯,疏源字元流,李膺字元礼,高干字元才,张俭字元节,曹节字元伟,陈登字元龙;司马相如字长卿,夏侯胜字长公,路温舒字长群,韦贤字长孺,陈群字长文,孙邵字长绪,林尊字长宾;盖宽饶字次公,江充字次倩,严延年字次卿,楼望字次子,周章字次叔;郭宪字幼简,管宁字幼安,马谡字幼常,董和字幼宰,周泰字幼平,陆侃字幼节,孙静字幼台,谢玄字幼度;裴瑜字稚瑛,匡衡字稚圭,张奋字稚通,傅喜字稚慕容翊:《中国古今姓氏辞典》,汪泽树:《姓氏•名号•别名》,《礼记•檀弓(上)》。游,孙程字稚卿,葛洪字稚川;任安字少卿,董宣字少平,贡禹字少翁,魏朗字少英,毛义字少节。

汉代人名多用单字,如刘备、关羽、张飞、曹操、孙权、姜维、钟会等等;及至唐代,双字名者逐渐多了起来。魏晋六朝的双字名多用“之”字,如琅琊王氏第六代到第十代的人名中有:

晏之、允之、羲之、颐之、胡之、耆之、羡之、彭之、彪之、翘之、玄之、凝之、徽之、操之、献之、茂之、随之、伟之、越之、临之、望之、陋之、肇之、桢之、静之、裕之、镇之、弘之、韶之、纳之、泰之、悦之、标之、升之、唯之、圭之、秀之、延之、兴之、逡之等。


大易(天津)现代命名策划有限公司     m.cn-name.com
    



×


长按右边按钮复制微信号:13920393088

添加大师微信可视频通话,了解起名详情

×


点击右边按钮QQ咨询:

或长按按钮复制QQ号:874866568